暖!这位退役军人“以茶为桥”在武夷山带着200多位残疾人一起致富
他叫余泉,是2023年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2016年退出现役后,他开办了一家专注于武夷岩茶生产、包装及销售的企业——武夷山览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200多位残疾人就业。
他叫余泉,是2023年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2016年退出现役后,他开办了一家专注于武夷岩茶生产、包装及销售的企业——武夷山览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200多位残疾人就业。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的外贸出口数据:1-3月,出口总值8536.7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3月同比增长高达12.4%。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卖家也积极寻求出海机遇。在此背景下,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增长新动力。
“这次培训课程很丰富,都是我想学的!”5月14日,由华容县残联举办的“2025年农村残疾人阳光增收培训班”正式开班,团洲乡残疾人学员王某某对此次培训充满期待。
“突突突……”5月12日,在贡井区桥头镇团结村的麦地里,两台“铁牛”收割机来回穿梭,金黄的麦穗被 “吞” 进机器,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扬起阵阵金色 “麦雾”。
“乡亲们,直播间就是新时代的‘新农具’,能让咱们村里的特产好货真正‘飞’出大山!”在关岭自治县上关镇乐安村新建成的电商直播间里,驻村第一书记莫丹手持黄澄澄的枇杷,对着镜头热情洋溢地说道。
5月13日,走进包头市九原区田禾农业观光采摘园,暖阳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颗颗饱满的樱桃上,咬上一口,果汁四溢。和樱桃一样甜美的还有哈林格尔镇的种植户。自从加入田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使用新技术种植优势果蔬品种,直接带动社员73户人均纯收入增加8200元,辐射
2015年,他下定决心投身农业种植领域,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如今,他身兼数职,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家乡的热爱,在农业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不仅荣获多项荣誉,更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增“一人企业”超400万家,轻资产创业已成新趋势。当奶茶店、咖啡馆陷入内卷,一批95后正通过“不起眼”的小项目闷声发财。创业导师指出:“2024年赚钱密码藏在‘解决小痛点’里。
传世奇文《十富谣》,源自清代市井文化,短短十句,道破家业长青的根基,说透积累财富的秘诀:脚踏实地,正道而行!
清晨,昌都市卡若区卡若镇瓦约村还笼罩在薄雾中,26座温室大棚内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克珠正在采摘羊肚菌,“这些羊肚菌个头特别大,这种箱子一般只能装5朵,今天要采100多箱新鲜羊肚菌!”身后,整齐的菌箱已堆成小山,货车引擎的轰鸣声里,“昌都羊肚菌·雪域珍品”的标
农村改革蹄疾步稳,乡村振兴气象万千。近年来,温宿县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全过程,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绘就了一幅改革与发展良性互动、红利与福利相互支撑的乡村振兴生动画卷。
目前,赌博、炒股、基金投资和购买彩票是几种常见的资金运作方式,但它们各自的风险和收益差异极大,能否真正实现“发家致富”需要理性分析。
“这铁牛可比当年化工厂的反应釜听话多了,播下的烟苗深浅适宜、间距一致,非常便于日后的管理。”只见刚刚移栽的烟苗笔直排列着,它们正孕育着新的希望,张涛的脸上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近日,古浪县大靖镇褚家窝铺村甘草种植示范点一派繁忙景象,大型拖拉机轰鸣作业,深翻整地、播种施肥有序进行,务工人员紧随机械,将优质甘草种苗均匀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中。
近年来,平泉市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大力发展食用菌、设施菜、林果种植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图为平泉市道虎沟乡农业基地的农民正在温室棚内采摘黄瓜。李平文 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下,江西省乐平市商务局携手鸬鹚乡政府,共同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助农直播带货活动,为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村民收入开辟新路径。
笔者了解到,近日,山东省某村合作社教育培训孵化中心迎来了春节后第一批参观学习“取经团”。从现场布置到经验讲解、宣传视频播放、实地参观等环节,行程紧凑,内容很多,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大家在学习观摩的过程中,往往忙于赶行程和打卡,活动内容局限于看和听,缺乏动手实践和
白大褂是您最朴素的勋章。当医务室的门推开,那声“孩子,别怕”比任何良药都更能抚慰人心。您握着病弱学生的手,指尖传递的温度驱散了病痛的阴霾;您俯身查看病情时,鬓角的白发与消毒水的气息交织,成了校园里最安心的图腾。那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在您俯身调药的侧影里,在您掖被
刚进村口,赵大伯就指挥着开车的小儿子在路边停下。这是他的习惯,每天早上六点,趁着晨光正好,他总要到田边拍上几段。村道两侧的麦田泛着金黄,几只麻雀扑棱着飞过,风吹麦浪的声音伴着清晨特有的那股泥土气息,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5月9日,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向荣村水库的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52岁的村民杨秀文正带领着村民将26万只“光和一号”螃蟹苗投放进自家承包的水库。这片波光粼粼的水面,承载着他对今年丰收的期待,也见证着向荣村特色水产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